2019年终总结|我的工作元年

2019年已经成为过去式,每到12月我都会感慨时间过的太快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2019年元旦在长沙家中做2018年终总结时冻成狗,2020年元旦办公楼空调系统维修,依然冻成狗,轮回感何其强烈。总结一年的工作已坚持了多年了,今年是在个人网站上发布的第二年。总的来说,2019年有点特别,一是2019是我正式工作的元年;二是结束了2013年以来的游荡生活,开始组建自己研究小组。

今年困扰我一年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研究‘顶天立地’,适应国内发展潮流。我特别喜欢别人问我具体的科学问题,同时又很害怕别人问我研究方向。可是在国内多数情况下,别人只关心你的研究有何‘意义’。尽管我基本都是含糊地回答‘水稻光合作用生理’,但是三十年以后大概率还是‘水稻光合作用生理’,难以‘有意义’和特色。我依然需要持续地思考,尽可能把自己包装个好卖相,让课题组更有特色。

五月十号正式回到华农,前后花了差不多两周的准备时间才入驻新办公室。然后开始断断续续折腾实验室仪器和装置。虽然基本都是无用功,折腾的还是挺多,以至于表型团队来跟我交流时,感慨植科院就见到我还在玩电路板。今年基本完成了一套DIY的水稻蒸腾测定系统(毫无集成可言,也没有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当然还有待进行实测验证。然而,遗憾的是光合测定系统进展非常缓慢,来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带着一帮学生开展了一些具体科研工作,但是总体进展不理想,以至于对即将召开的重点实验室年度总结非常忐忑。在即将转博的婷婷的努力下,成功地把水稻光合速率测定效率提高了至少10倍,虽然文章还在修改,但也值得庆祝。2018年中的自然基金项目虽然进展缓慢,但是最难的一步基本走通了,来年应该会开始有产出了。关于水分的工作,安排了三组学生在进行,尽管本科生的那一组似乎接近放弃了;张老师在Pressure Volume方面的工作看着还是令人兴奋的,希望再接再厉今年把相关工作发表出去。另一组SRF的本科生在‘水稻源库关系’方面也有些工作,算不上新奇,但是对于本科生而言已经做的非常优秀了,希望今年能一起努力把工作继续推进一步。

学生指导方面,其实满是纠结与忐忑。两位老将依然是课题组得以运行的主心骨,多数事务还是由她俩在支撑。其中婷婷感觉开始有些状态了,而笑笑依然缺乏自律,紧箍咒还是不能松。今年共招收了一名学硕和两名专硕。尽管,学生们看了可能会有想法,但是整体而言,离我心目中的预期确实有不少距离。强烈地感觉到有的基础过差,基础稍好的似乎心思又不在学术,以至于原本安排的重复试验没有一个是完成了的。希望他们来年能有所突破吧。这学期一共接纳了6位本科生,坚持的最好的两位,在课题组研究生的协助下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试验。十一月刚成功申请了SRF,预计应该可以完成一篇SCI论文。某个周末在实验室看到她俩的一刹那,我还真仿佛见到了十年前的自己。另有两位转成了硕彦,有可能要陪伴我很多年,希望她们能坚持下去;还有两位已经好几月没见到人,也不清楚具体什么情况。

科研产出方面,所谓最黯淡的一年,一共发表论文一篇、在投一篇。其中发表的是Plant Journal去年向我约的稿子。对于一个科技工作者来说,多写论文、写好论文是硬道理,2019年的状态确实需要给自己敲敲警钟了。项目因为刚回国,渠道有限,全年仅仅申报了两项自然科学基金,最终颗粒无收。今年再接再厉,希望能有所突破。

学术交流方面,回国后去武大、浙大、中农、农科院、青岛农大、石河子大学等多个单位参加了些学术活动,多数还做了学术报告。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格局还有待提高,虽然在同龄人里面差异似乎不大,但是与大家们的差距太大。下一年希望更多地了解整个产业状况,提高自己的产业发展格局。

教学方面,其实在《评教排名之后》已经详细总结了。总的而言,学习了很多、付出了不少、结果很令人纠结。另外主持了一项教学改革专项。当然我其实对目前这种教学导向和评价系统是有些不同看法的。学习其实没有捷径和花样可言,这些花里胡哨的教学改革,不会对教学有什么促进。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应该只有一个:学生学到东西。要实现这个,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可避免会有痛苦和辛苦的感觉。

公共事务方面,入职后申请担任了2019级植生1班的班主任。其实我真的很用心地在做,但是效果似乎不是很好。尤其是期中考试成绩让我倒吸了好几口凉气。一个原因是年纪大了,与00后的孩子们有些代沟;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科研工作者的死板思维处理班级事务犯了管理错误。我也在不断地总结和自我提升中,希望来年能与1班的孩子们共同进步,共同把班级建设好,让1班的孩子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读书方面,基本没有实现。这一年读书几乎为零,仅仅在准备教学资料的时候看了一些光合专著。以至于,全年竟然没有写一篇读后感。希望来年能不在这么碌碌无为,多读点书,多写点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