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进办公室看到正在‘埋头苦干’的同事,习惯性客气了句How ya doin’? 悲剧发生了,被诉苦了好长时间,主要内容是才来三天的十月,他PI已经找他谈了两次关于发论文的事情。事实上,他PI今年已经在办公室无数次催促他发文章了,而且他今年的合同也有发表论文这一条。不幸的是他自己感觉既没有时间,也对自己的数据毫无头绪,写文章简直是天方夜谭。此君是2011年通过智利政府的公派项目来戴村读的研究生,2017年博士毕业后留在原来实验室继续从事博士后工作。虽然做了7年试验,然而,目前在论文方面依然颗粒无收,甚至都没写过完整的论文(由此可见不要求论文的体制弊端并不比要求的少)。
科研成果尤其是对年轻学生而言,在目前的游戏规则下无论中外评判标准基本就是论文。发表论文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问题是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何时应该开始写论文呢?我的答案是:趁早。需要说明的是我觉得对于已经获得职位的非年轻人而言,应该多做试验而少发论文,力求精品为主。
趁早的观点其实不新颖。记得2013年的时候,看过某论坛上一个帖子,大概聊的是医学类发论文要做到做试验之前论文已经写好成文,做试验仅仅是填充数据。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合于绝大部分学科,而且我也理解不了其中的逻辑,既然什么都可以完美预计,这研究还有什么必要做,审稿人都是傻子?但是对于发表压力巨大,同时时间又非常有限的研究生而言,这种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试验开始之前的试验方案(Proposal)撰写阶段需要仔细研读与目标问题相关的文献,让试验的目的和假设尽可能具体。最理想的状态是在实验方案中形成完整的前言(Introduction)。实验开始后,当你测定完成第一个指标就可以开始作图或者表了。一旦有了第一个图或者表,就可以创建一个文档,把图或者表放进去,并对每个图和表都进行详细的说明(即Legend),同时对于图、表数据测定的方法(即材料方法)、结合文献分析后图/表所能说明的问题(结果和讨论)以及需要进一步求证的问题(讨论)进行详细的文字记录。很多人总是希望把试验做完,然后坐下来专心分析数据和撰写论文。可现实是:首先,研究生的试验是永远也做不完的;其次,当你真正坐下来分析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自己试验的缺陷实在太多(尤其导师参与不是很多的情况),又没法堵上了,于是失望和无奈开始控制人情绪,结果可想而知。
当有了多个图/表的时候,除了对图/表进行说明和解释外,要开始建立起各个图/表之间的联系。此外格外重要的是尝试用图/表信息求证当初设计试验所提出的假设。如果能坚持这样及时分析和总结,一般试验做完,论文基本也就成文了。稍微进行下统稿和完成摘要、总结等撰写就可以发给合作者和导师进行修改了,投稿也就是短期内的事情了。